吳從先的茶論之“清”
茶友網(wǎng)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一頭大象-普洱茶

吳從先的茶論之“清”





吳從先(公元1522—1566年),字寧野,號小窗,明代歙縣人。

吳從先是晚明文學家,因長居延陵(今江蘇常州),所以撰文都署名為“延陵吳從先”;他博覽群書,才華橫溢;喜作俳諧雜說及詩賦文章,所作小品文成就頗高,不僅是見識超群,而且是“妙絕一時”;以致在當時頗有影響。



吳從先豪爽重義且又灑脫純真;他慷慨澹漠,慕游俠,重然諾;自云“歷試諸艱,毀多于譽”。但是他與很多名士都有密切的來往,“嘗師事馮夢楨,與湯賓尹、黃汝亭、何偉然”以及陳繼儒等均有交往;友人則稱其是“慷慨淡漠,好讀書,多著述,世以文稱之”。

吳從先編撰的四部文集都是以“小窗”命名的,分別叫《小窗清紀》、《小窗艷紀》、《小窗別紀》和《小窗自紀》;其實,“小窗”二字乃是吳從先的室名別號;明人何偉然《小窗清紀序》則說:“燕園,寧野之別業(yè),小窗,燕園之別竇;清紀,小窗之別述也。”由此可知,吳從先的號和室名以及《小窗四紀》書名中的所謂“小窗”,乃是指他的別墅燕園之別竇。而吳從先自己對“小窗”二字也是情有獨鐘的;他在《小窗自紀》中有好幾條清言使用過這個詞兒;如“石上藤蘿,墻頭薜荔,小窗幽致,絕勝深山。加以明月照映,秋色相侵,物外之情,盡堪閑適?!庇秩纭靶〈百扰P,月影到窗,或逗留于梧桐,或搖亂于楊柳,翠華撲被,俗骨俱仙,自從竹里流來,如自蒼云吐出”等等。



吳從先的《小窗自紀》一摒傳統(tǒng)文學泥古、僵硬的文風,獨抒性靈,不囿格套;他將為人處世之智慧法則,治家教子之諄諄話語,修身養(yǎng)性之道理箴言,娓娓道來,雅俗共賞,啟人深思;可謂是“透蕓窗,捕靈感,繪境界……”倘若是細細閱讀,是否正如幽靜庭院中,信步閑踱,舉首望月,身披一襲清涼月輝般地飄逸優(yōu)雅、性展靈舒呢?“幽人清課,詎但啜茗焚香;雅士高盟,不在題詩揮翰;”當然,還需要有一壺好茶……

吳從先喜茶愛茶且了解茶,他著有茶書一部及茶文一篇,自撰茶語十余條,采錄茶事四十余則;尤以《茶德頌》令人稱道……吳從先還常常有“邀素友”、“結(jié)清盟” 的雅趣,朋友間經(jīng)常是有“焚香煮茗,把酒吟詩”的雅集;倘若是獨自一人呢?那他將是“帶雨有時種竹,關(guān)門無事鋤花;拈筆閑刪舊句,汲泉幾試新茶?!币只蚴恰懊S獨坐,茶頻煮,七碗后氣爽神清;竹榻斜眠書漫拋,一枕余,心閑夢穩(wěn)……”吳從先還會悠閑地在茅屋中獨自打坐,讓茶爐上烹煮著香茗;在品飲七碗(語出唐人盧仝《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》)過后,頓覺神清氣爽;如是,他在竹榻上斜靠著,不覺進入夢鄉(xiāng),手中書卷散亂地拋在一邊,一枕春夢之余,心思悠閑,夢境也安穩(wěn)……“醒來命取榐櫛發(fā),汲石澗流泉,烹云芽一啜,覺兩腋生風。”此情此景,可謂是“千載奇逢,無如好書良友;一生清福,只在碗茗爐煙”。作為一介布衣,吳從先飲茶到了這個份上,不僅是一種享受和意境,亦是一生的清福!



吳從先飲茶真的是深得三味。他對明代品飲方法的變革及風氣的變化甚為贊賞:“論啜茗,則今人較勝昔人,不作鳳餅、龍團,損自然之清味;至于飲,則今人大非夙昔,不解酒趣,但逐羽觴。吾思古人,實獲我心。茶中著料,碗中著果,譬如玉貌加脂,蛾眉著黛,翻累本色。……煎茶非漫浪,要須人品與茶相得,故其法往往傳于高流隱逸,有煙霞泉石磊落胸次者?!彼裕瑓菑南仍谡?wù)擄嫴璧那逑慊蜃涛稌r說:現(xiàn)在的確比古人強一些,因為不再做什么鳳餅、龍團之類的去損壞那自然的清香味道。把茶做得像餅子一樣,上面還印制有龍鳳圖案,高貴是高貴,但卻一定要經(jīng)過加工,自然會破壞掉茶本身的清香質(zhì)地……吳從先所推崇的自然的、清香的茶葉,是明代流行的炒青工藝的散茶綠茶——松蘿茶;其緣由是:松蘿茶的炒青制法不僅開創(chuàng)了綠茶焙制的一個流派,也因為工藝獨特和品質(zhì)超群而征服了眾多文人墨客……如是,愛茶的吳從先自然也是推崇備至。



因為松蘿茶的誕生不僅使茶的加工制作方法發(fā)生了革命性的變革,而且使茶的品飲形式也隨之煥然一新……也就是說,松蘿茶的出現(xiàn),使得唐煮、宋點飲茶法失去了存在的價值;于是,簡便易行的“沖瀹”法便應運而生了?!板嫹ā彼追Q“沖泡”,是指將散茶直接放入茶器中以沸水沖泡,不但簡便易行,也最能得茶之真香、真味。所以,在“開千古飲茶之宗”的明代,由于書畫名家、山人處士、方外僧道、軒冕之徒的茶人在飲茶的過程中,知其味、識其趣,給予了松蘿茶極高的評價。吳從先亦是情不自禁的在《茗說》中說:“松蘿,予土產(chǎn)也。色如梨花,香如蘭蕊,飲如嚼雪。種愈佳則色愈白,即經(jīng)宿無茶痕,固足美也。秋雪白片子,更輕清若空。但香大惹人。難欠貯,非常家不能藏耳。真者其妙若此。略溷他地一片。色遂作惡。不可觀矣。然松蘿地如掌。所產(chǎn)幾許。而求者四方云至,安得不以他溷耶?!?/span>



據(jù)《歙縣志》記載:“舊志載明降慶間(1567~1572),僧大方住休之松蘿山,制法精炒,郡邑師其法,因稱茶曰松蘿……”歙縣茶有的雖“本軼松蘿上……因系仿松蘿制法,也概名松蘿茶”。而歙縣紫霞山(貢)茶,也因為是“最上品”,故也稱為松蘿茶。同時,與松蘿山毗鄰的歙縣北源茶,也被稱為北源松蘿,以享其名也。又據(jù)清代陸延燦《續(xù)茶經(jīng)》中引自《隨見錄》的一段記述:“松蘿茶,近來人稱出產(chǎn)于紫霞山的最好,另外還有南源、北源等名色”。其實,因為產(chǎn)地和產(chǎn)量的原因,真正的松蘿茶卻是很少的。所以,吳從先不無自豪地說,松蘿茶是我家鄉(xiāng)的土產(chǎn),其色澤如梨花鮮白,香氣如豆蕊,品飲如嚼雪。品種越好,色澤越白,即使經(jīng)過一夜,茶盞四周也沒有茶痕,本來足以稱美。真正的松蘿茶如此精妙,略微混入一片其他地方的茶葉,色澤就被破壞,不可觀瞻了。然而,松蘿茶的真正產(chǎn)地很小,所產(chǎn)有限,可是四方前來索求的人云集而至,怎么會不混入其他茶葉呢?



吳從先在《茗說》中又說:“秋露白片子,更輕清若空,但香大惹人,難久貯,非富家不能藏耳。真者其妙若此,略混他地一片,色遂作惡,不可觀矣?!边@里的意思是:松蘿子是當?shù)爻霎a(chǎn)的茗茶,它的顏色像梨花一樣,香味又如同豆蕊一般,品嘗起來其味道就好比是雪水。凡是茶的種子越好的茶,那么煎煮出來的茶湯的顏色就越柔白,即使是放置了一夜,茶盞周圍也不會有任何茶痕,本來是十分美妙的。

至于說秋露白片子茶則更為輕清若空,它的香味很大,非常受人們的喜愛,只是這種香味難以持久的貯存,若不是大戶的富庶人家,是很難能夠做到很好的儲藏這種茶的。不過只有真正的秋露白片子茶的妙處是這樣樣,要是稍微混雜進去一些其他的茶,那么他的色貌就會變得不似那樣,就沒有什么值得觀賞的了。吳從先不僅欣賞自己家鄉(xiāng)的茶,他對茶葉的采、藏、烹等,也有著自己的見識;他認為“采茶欲精,藏茶欲燥,烹茶欲潔。茶見日而味奪,墨見日而色灰……”以致他常常是“余嘗凈一室,置一幾,陳幾種快意書,放一本舊法帖;古鼎焚香,素麈揮塵,意思小倦,暫休竹榻。餉時而起,則啜苦茗,信手寫漢書幾行,隨意觀古畫數(shù)幅。心目間,覺灑灑靈空,面上俗塵,當亦撲去三寸?!?/span>



自古以來,書與茶相伴,茶與書結(jié)緣,形影相隨,情深意濃;而以書佐茶,自是古今文人雅士的愛好與追求。吳從先則是將喝茶與讀書聯(lián)系起來:“讀忠烈傳,宜吹笙鼓瑟以揚芳;讀奸佞論,宜擊劍捉酒以消憤。”將讀書與品茶合二為一,是何等的瀟灑、快意???!尤其是他的小品,雖是寥寥數(shù)語,卻是記述了他的情感,且融品茗、寫景、抒情、人生感悟于一爐,真是妙絕。在中國茶文化研究中,吳從先的《小窗四紀》是一個尚未被人們認識的茶文獻園地;尤其是《茗說》等著作,無疑是珍貴的茶文化史料;如《茶德頌》全文幾乎是通篇用典,處處緊扣茶事,描繪出“維悅志之靈根,鼓穆清于玉川,感知已于竟陵”的別樣情懷以及高雅情趣……吳從先不僅是寫了嗜茗之趣,而且歌頌了茶德之功;讀來也是那樣的清晰、那樣的清徹;可謂是另有深味,意境無窮……總之,吳從先的茶論思想;完全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,那就是‘清’!茶話為‘清語’,茶事為‘清事’,飲茶為‘清享’,品茶為‘清韻’;甚至是因地利之便,能品嘗到劉伯芻七等之水,他認為也是享“清?!薄?/span>



人生難得一“清”,吳從先卻是律己求“清”;他有詩曰:“清如秋菊何妨瘦,廉似梅花不畏寒。平生修得隨緣性,布衣陋室亦知足。”在吳從先看來,“千載奇逢,無如好書良友;一生清福,只在茗碗爐煙?!闭驗椤扒濉?,才能“茗碗相對,可免玄塵之想”。想來,吳從先的系列茶論與茶學思想,是處處圍繞著一個“清”字,這也正是他理解和追求的品茗境界與茶道精神。


鄭毅 ?徽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

摘自:2018.12《徽茶》【茶聞軼事】欄目